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寄语青年人:珍惜天赋,

来源:实验室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3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编辑/张彬 最后跟大家讲讲“O”。O是一个圆圈,O的内部是你已知的东西,外部是未知的世界,所以圆圈也象征“未知”和“已知”之间的边界。大家会发现,随着你知道的东西越多,

编辑/张彬

最后跟大家讲讲“O”。O是一个圆圈,O的内部是你已知的东西,外部是未知的世界,所以圆圈也象征“未知”和“已知”之间的边界。大家会发现,随着你知道的东西越多,你不知道的东西也在变多。当你所知有限,圆圈就很小,感觉你了解了整个世界,这就像我们熟知的“井底之蛙”。

又到开学季,一批青年人站在了人生的重要交叉口:迈入大学、考研考博,都意味着一段新的人生篇章即将开启。面对未知、充满挑战的“新世界”,我们该如何出发?

W:顿悟时刻的奥秘:灵感来源于持续的积累

首先是要聚焦,选择你觉得重要的事情去精进,舍弃应该舍弃的,并不是说什么东西都要去做。然后,怀着长期主义的态度,走下去。

当然,我这里讲的勤奋,不是拼命,不是瞎忙,是高效、专注地利用时间。学会分辨diligence和busy,这个很重要。

希望大家记得,成功不是目的,更要享受探索世界的乐趣。

我经历过从大型计算机、到笔记本电脑到现在移动手机各个时代的变迁。我相信,技术会继续往前发展,像AR眼镜、机器人,都会慢慢普及。不确定的东西,未知的挑战随时都会来,那么如何更从容地应对呢?

最近,腾讯首席科学家、腾讯AI Lab及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在2022腾讯犀牛鸟精英研学营上首度回顾其科研历程,分享了做好研究和技术需要的工匠精神(“W.T.O.”理论),为即将迈入人生新阶段的青年人寄言。“W”就是一万小时定律,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也需要一万小时的锤炼才成为世界级大师;“T”也被称为钉子理论,要往深的地方钻下去,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;“O”来描述一个人的认知边界,要对未知世界保持好奇,不断拓展,同时聚焦,并提高获得能力的能力,终身学习。

其次,要提高获得能力的“能力”。简单来说,不管是从书本还是哪里学到的知过几年就都过时了。怎么样去学新的知识,怎么样去做研究,怎么样去探索,要摸索出来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。还要学会对知识建模,将问题归纳,由点到面,提高泛化能力来应对不确定的世界。

在我年轻的时候,差不多两年才会发表一篇论文,这个频次在学界并不算高。但是,每个论文到现在为止都是有影响力的。我认为,静得下心,沉得住气,才能做出来影响行业、甚至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。

无论是技术,还是宇宙的运行,都有很多值得人类去探索的地方。好奇心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保持对话的最好的媒介,也是能让我们不断进步的重要驱动力。对未知世界要保持谦卑,心存敬畏。

跟大家一样,我也经历了很多变化和不确定性。但是现在回过头看,可以说都在一条“直线”上,不断精进。就像我觉得,单纯做计算机视觉的研究不足以想要解决的问题,所以才在腾讯创建了机器人实验室,让机器人未来有一天能够进入到千家万户。

成为一颗扎得牢的“钉子”,先要往深的地方钻下去,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扩展自己的“广度”,不要总是“浅尝辄止”。这样或许能缓解我们年轻人的一些焦虑。

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珍惜天赋,并用“勤奋”去灌溉它,才能开花结果。

它最早是瑞典心理学家心理学家K·安德斯·埃里克森(K. Anders Ericsson)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,通过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·格拉德威尔(Malcolm Gladwell)2008年写的《异类》(Outliers)的描述更广为流传。埃里克森和他的两名同事在顶尖水平的柏林音乐学院展开了研究,为什么进入学院的人都是“天才级”的人,但最后他们有的成为了音乐老师,有的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师。为什么?研究发现,那些成为世界级大师的学生都花了至少一万个小时去训练。这说明,这背后的差别并非天赋所致,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精进技能。

Aha moment,顿悟时刻,是每个真正做研究的人都在等待的瞬间。我相信大家都在期待这种喜悦感的来临。在很多人看来,灵感是一瞬间的事;但在我看来它是在漫长等待后冒出来的“种子”,需要长久的积累和等待。

T:面对“焦虑”,成为一颗能扎得牢的“钉子”

以下为张正友博士演讲原文:

各位同学好,我是腾讯AI Lab及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。回想起来,我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和相关工作已经快四十年了,在这个过程中,也积累了一些个人感悟和经验总结。今天,我就从自身的科研经历出发,与即将迈入新世界大门的你们分享,我认为科研人、技术人必须具备工匠精神,我把它总结为“W.T.O.”理论,希望能对你们往后的人生有所助益。


文章来源:《实验室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sk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31/1191.html



上一篇:中国科学家实现高灵敏测量高频微波:灵敏度提
下一篇:中外高校携手共建智能教育实验室

实验室科学投稿 | 实验室科学编辑部| 实验室科学版面费 | 实验室科学论文发表 | 实验室科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实验室科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13080512273(微信同号) 投稿邮箱:kf@400qik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