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实验室科学版面费是多少[06/01]
- · 《实验室科学》投稿方式[06/01]
- · 《实验室科学》期刊栏目[06/01]
探秘大科学装置,我们来到了地下700米的江门中(4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玻璃板在工厂生产时,就要经过板材浇筑、烘弯、加工、聚合、退火、打磨抛光、清洁、贴膜等多道复杂工序,来到现场还要再吊装、拼装、测量、聚合、
玻璃板在工厂生产时,就要经过板材浇筑、烘弯、加工、聚合、退火、打磨抛光、清洁、贴膜等多道复杂工序,来到现场还要再吊装、拼装、测量、聚合、退火以及拼接缝处的打磨、抛光、清洁、贴膜等。目前玻璃板正从上往下逐层安装,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落物对有机玻璃造成损坏。光是玻璃球的安装方案,科研团队就讨论了三年,把所有细节和问题想得清清楚楚。
实验探测器的研制有三个技术挑战,其一就是研制世界上最大的有机玻璃容器。
“液闪的衰减长度大于20米。”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液闪纯化子系统负责人蔡啸解释说,光在经过一段距离后会逐渐衰减,当其强度变成原来的1/e(约为0.37)时,这段距离就叫做衰减长度。中微子被“俘获”时产生的闪烁光本身就很弱,如果液闪不够透明,衰减长度比较短,闪烁光将在传输过程中变得更弱,更难被光电倍增管探测到。
?
缆车到达了井底,这里的岩石温度达到31摄氏度,空气闷热,地面湿滑。步行向下走了几百米,汗流浃背的记者终于来到地下实验大厅的门口。
?
“核心关键技术设备的自主可控,对实现基础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。我们不仅要做到国产化,还要将指标做到国际领先。”王贻芳说,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探索和联合攻关,2020年,1.5万只国产光电倍增管全部出厂并通过验收。“光电倍增管在上世纪30年代就被发明了,在过去的七八十年间,它的探测效率基本维持在10%-15%之间。”他说,此次国产光电倍增管探测效率大于30%,相比之下,日本滨松光电倍增管的效率也只达到28.5%。
?
?
“大仪器设备的生产,我们通常会培育两家以上企业,避免只有一家企业时发生突然加价的情况。”王贻芳说,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,是一个大装置负责人时刻要考虑的问题。工程指标、可实施性、科学目标、经费、工期等各方面都要做到平衡。
?
?
?
此前,国际上最大的有机玻璃球直径12米,用于加拿大SNO中微子探测实验,但现场建造的过程中出现过开裂,经过反复修补,折腾了2年才完成。此次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有机玻璃球直径达35.4米,面积相当于国外的10倍,要求工期却只有10个月。
?
同时,中微子是研究天体和地球内部的探针,将在检验超新星爆发机制、验证地球物理模型、研究太阳物理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。江门中微子实验预计每天能捕获到60个反应堆中微子、4个大气中微子、1个地球中微子以及上千个太阳中微子。
?
?
原则上,三种中微子之间相互振荡,两两组合,应该有三种模式。然而,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一直未被发现,甚至有理论预言其根本不存在。
接下来的安装环节仍面临极大挑战,马骁妍很沉稳,“虽然已经做了大量实验,但现场环境毕竟不同,我们要慢慢来、开好头,把各个环节理解透”。
?
?
?
尺寸大、精度高,是有机玻璃球研制的最大难点。前期设计上,科研团队集结了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力量,不断优化方案。玻璃球设计得厚一些,结构可靠度自然高,但是设计团队还需要考虑成本。
?
?
?
?
我们的身体,每秒钟有亿万个中微子穿过,但人们从未感受过它们的“亲密接触”。
斜井缆车在幽闭的隧道中行进,15分钟后,新京报记者从地面到达了地下700多米处的井底。没有想象中那么凉爽,这里的岩石温度达到31摄氏度,空气闷热高湿。
编辑 陈静 校对 刘军
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12种基本粒子之三(电子中微子、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)。中微子的质量非常轻,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,以接近光速运动。
为了通向地下实验大厅,工程还建设了一口竖井,深达564.2米,直径只有5.5米,由于不像斜井一样可以攀爬,工作人员施工时要坐着“铁桶”吊下去、提上来。
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液闪纯净度,比大亚湾实验提高了1000倍以上。蔡啸说,以上种种复杂的纯化工序,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时都没有使用到。此次科研人员参考了国外纯化实验,查阅了大量文献,进行了5年多的实验,设计并研制了设备,改进了工艺。
?
?
?
?
?
超新星对于宇宙的演化非常重要。据王贻芳介绍,超新星爆发后,其能量的99%以上是由中微子发出的。1987年,日本物理学家小柴昌俊成功观测到10个超新星爆发时的中微子,由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。截至目前,人类总共才看到20个超新星爆发中微子。如果类似的近距离有超新星再爆发一次,几秒之内,江门中微子实验就可以看到5000个超新星爆发中微子。
文章来源:《实验室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sysk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23/1189.html